京津冀签署六项合作计划,其中张家口、承德、廊坊等河北多地将与北京开展医疗合作。
去年,本市二级以上医院河北患者占比降至7.5%。同时,本市通过推进首都城市核心区医疗资源向郊区等资源薄弱地区疏解,提升资源布局的均衡性,目前安排及正在安排的疏解大型医院达到20余家。
六大合作项目 缓解接诊压力
据悉,北京市已确定六个京津冀重点医疗合作项目。
通过京冀医疗合作,合作单位不仅留住了更多本地病人,也吸引了山西、内蒙古等周边外地患者。如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的“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开诊后,门诊和住院患者同比增长13.17%和18.38%,其中外地转入91例,分流进京人员近万人。统计显示,2016年在北京市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的350.5万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1%降至7.5%,京冀医疗协同发展成效初显。
严格控制增量 促进资源均衡
北京市卫计委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了医疗卫生领域的“负面清单”制度。一方面严控本市东、西城区及五环路内的新增医疗资源,对于包括协和医院、煤炭总医院、电力医院、世纪坛医院等多个不同隶属关系的医院扩建和增床项目予以严格把关,初步遏制了大医院规模的盲目扩张;另一方面引导核心区优质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转移。
此外,本市正在逐步落实并持续推动重点医疗合作项目。其中,北京朝阳医院等4家市属医院与位于燕郊的河北燕达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积水潭医院等4家市属医院与张家口市5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友谊医院等3家市属医院与唐山曹妃甸区2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北京朝阳医院等4家市属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与承德市5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设医疗服务带 床位近三万张
据悉,北京市卫计委规划约20个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疏解项目,涉及疏解总床位5600余张;通过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委属委管医院的沟通,初步形成13家委属委管医院的疏解意向项目汇总。目前,在北京周边地区初步形成了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总床位达到29946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26.4%。
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等11家三级医院在新城或城市居民组团地区建立分院或新建医院。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今年达到试运行条件。朝阳医院常营院区项目已完成床位批复,友谊医院、安贞医院等医院探索以PPP和特许经营等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分院或新院,规划、设计、立项等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专家坐镇燕郊 就近就医便利
京津冀合作医疗开展以来,燕达医院被纳入北京市新农合定点医院,并可享受医保和医疗票据使用方面的试点政策,为在燕郊居住的北京人口和当地患者就近就医提供了极大便利,北京老人甚至“追”着北京专家到了河北。
沈懿老人今年92岁,2014年她被家人送到燕达养老院。“当时我们选择燕达养老院主要是看重它紧邻燕达医院,老人就诊方便。”沈懿的女儿告诉记者,今年3月老人突发腿肿,当时血压200多,情况非常危急。经过来自朝阳医院的心脏专家卢长林的诊断,老人是肾动脉狭窄引发高血压,同时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卢长林亲自操刀为老人进行手术,冠状动脉右侧闭塞的部分成功打通了,病人的血压术后非常平稳,食欲也恢复了。如今,来自北京的专家已经成为了燕达医院的“金字招牌”。
六大医疗合作项目
开展北京—河北燕达医疗合作项目,以提升京冀交界地区卫生服务能力;
开展北京—张家口医疗合作项目,以满足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医疗卫生保障需要;
开展北京—曹妃甸医疗合作项目,服务于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服务于首钢等在京企业外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