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潮:
“如何破解医药体制改革深层次矛盾,一直是北京市医改研究、探索和努力的方向。2018年将继续实施有升有降的综合改革思路,向医改壁垒和‘硬骨头’发力。”
“组合拳”打造“健康北京”
2018年,北京市将紧扣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各项部署要求,着力做好重点工作。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继续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医联体覆盖范围,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医联体财政补助政策,探索实施医联体总额付费制度,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促进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健全家庭医生制度,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一社区与大医院用药目录、实行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吸引力,引导群众首选基层就诊。
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健全以政策导向和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医疗机构内部分配方案,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以公益性和提质增效控费低碳为重点的公立医院评价制度,推动医院制定内部章程。落实财政分类补偿政策,健全总会计师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促进公立和非公立医院均衡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决策引领保障监督等作用。
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推进药品阳光采购,实施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以量换价。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保障患者所需。
加强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推进以互联互通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公开,促进媒体和社会监督。开展药品处方点评和智能审核,促进合理用药。健全饮用水、公共场所电子监管。在街道(乡镇)强化健康管理职能,在村(居)委会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促进共治、精治和法治。
根据《“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推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大兴区“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其他区域要保持和巩固爱卫工作高水平,在2020年之前实现北京国家卫生区全面覆盖。全面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进一步加强检测监测和监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调查研判预警能力,积极发展电子监管。落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提升救治转运效率。
以“健康北京、共建共享”为主题,设立健康北京周,集中开展全民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全市成年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主要慢性病防控网络,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有效干预和监测评价。
此外,建立医教协同协调机制,深入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持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培养高层次社区全科人才。加大儿科、精神、助产、全科、护理、康复等急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使专科发展更加齐全,布局更加合理,能力更加突出。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以及港澳台的健康合作,用机制化规范化提升合作质量,做好援外医疗,积极参与全球卫生事务与治理。
信息来源:中国卫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