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12300云顶线路(官方网站)-Venice Dream City

新闻中心


  

北京推进分级诊疗7大工作重点发布

行业动态 2018-03-13

 

日前,北京市卫计委发布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重点任务,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公立医院下沉优质资源为发力点、以四类慢病患者双向转诊为突破口,扎实推进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规范有序、符合市情的分级诊疗体系。

医联体建设初见成效

经过四年多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北京已建成58个医联体,包括核心医院55家(包括委(部)属、委(部)管医院9家、市属医院9家、厂矿企业办医院3家,部队医院1家,社会办医院2家,区域医疗中心16家、其他区医院15家), 合作医疗机构528家,覆盖了北京市16个区。

在528家合作医疗机构中,有45家三级医院、66家二级医院,415家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

2017年1-12月,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患者共计16.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3%,其中医联体内上转患者13.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6%,下转患者3.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0.3%;下级医院医师到大医院进修约3700人,派出专家约2.3万人次。

分级诊疗建设重点工作

一是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促进分级诊疗。

2017年,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就注重分级诊疗政策设计,以重构医疗服务体系为目的,通过医事服务费的差异化分级设置,引导患者就医下沉,尤其是推出60岁以上慢病患者2个月长处方、先诊疗后结算等服务举措,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分级诊疗格局的实现。

从改革以来的数据看,三级、二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分别减少12%和3%,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长了16%,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5%左右。

二是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

明确分级诊疗医疗卫生机构范围包括所有公立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部队、行业等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

2018年底前各区明确各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诊疗工作中的定位和任务,2020年底前进一步优化提升功能。

10个郊区的区域医疗中心要按三级医院或地市级医院水平建设。其中已定为三级医院的,要加强学科建设,完善科室设置;未定三级的医院要按照三级医院和地市级医院的标准建设。

10个郊区居民在本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在2020年郊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或地市级医院水平。

三是加强基层卫生体系建设。

主要包括加强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完善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推进“四个一批”工作充实基层队伍等。到2020年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接诊新流程。

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置要求,到2020年建立基层医务人员家庭医生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重点人群实现签约全覆盖。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

四是增加社区长处方病种。

医联体内二、三级医院预约号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到2020年实现按需定向转诊预约,社区向大医院转诊预约率基本达到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达50%以上。

将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处方病种和调整长处方用药。按照本市疾病谱慢性病患者问题变化调整补充部分慢性病和社区长处方用药,并于2019年年底前实施。

五是推动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建设。

2018年各区应在每个医联体内确定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到2020年,各区通过多种方式加快补充专业护理院,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办诊所、门诊部等机构参与分级诊疗工作。

六是发挥医联体在分级诊疗工作的主导作用。

2018年各区至少建立1个紧密型医联体。在2017年启动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启动构建疑难疾病转会诊为重点的专科医联体工作,到2020年实现北京地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疾病救治及转会诊体系。

到2020年各医联体内的常规检查项目实现全部互认。同时,各医联体要加强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诊疗信息的传送和审阅网络化。

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电子化诊疗平台。

推进全市基层卫生信息化提升改造,2019年基本实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生工作站。

在2017年完成市级临床会诊中心和市级医技会诊中心(影像、血液检测、病理诊断、心电监测)建立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启动标准化服务建设,实现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对接,2020年实现远程会诊服务的常态化。

信息来源:HI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XML 地图